鲁迅是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古都南京是鲁迅思想的启蒙之地。许广平曾说:鲁迅对于“学生时代,他最高兴回忆到的是十多岁在南京”。周作人也说过:“鲁迅与南京的关系相当不浅”。
南京是鲁迅的人生第一个重要驿站。1898年5月,面临人生抉择的鲁迅,放弃“应试”、“学幕”的“正路”,怀着“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的想法,告别家人,来到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矿路学堂。
鲁迅在矿路学堂进入了一个学习的新天地,学习新知识,接受进化论的新思想,这对鲁迅世界观的形成无疑起了重大的作用。鲁迅在此学习的三年时间,成为他战斗一生的光辉起点。
鲁迅的写作生涯也是从南京开始的。1898年鲁迅最初的随笔作品《戛剑生杂记》和《莳花杂志》都写于南京。南京为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和精神财富,是他走出旧式家庭的首站,更是走向世界日后成为中国文化巨人的起点。南京对于成就一个“文化鲁迅”功不可没。
1918年4月在经历多年沉寂与自我麻醉后,鲁迅终于决定走出阴霾,“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于是便有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短短4000字凝聚了鲁迅对传统制度的反叛意识,对文化及自我的忏悔意识,对中国甚至全人类未来深广的忧愤。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波兰剧场巨人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将小说《狂人日记》搬上戏剧舞台。跨越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沟壑,陆帕从全人类的角度去解读鲁迅,回首那段“吃人”的岁月,抛出无数谜团,也揭开了鲁迅为全人类写下的预言。从文本到舞台,这部百年前的小说,变成一个充满谜题的剧场空间。
熟读了大量鲁迅作品的陆帕,带着无数的问题,像去探索一个谜题一样,对待鲁迅和这部作品的。正如他自己所言:“谜题类剧本的探索对我很重要。”伴随着一些一直都被忽视的问题,似乎早已被人们熟悉的鲁迅和《狂人日记》重新变得陌生。
陆帕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以其“深邃广阔和震撼心灵”的体验,引起整个戏剧界的热议和震荡。而时间长、速度极为缓慢且充满停顿也被誉为独树一帜的“陆帕节奏”。在长达4.5小时的戏剧之旅中,忘掉我们心中的《狂人日记》,跟随导演陆帕独特的节奏,进入深邃的鲁迅宇宙,感受狂人的绝望,哥哥的压抑,嫂子的神秘……
如果说很多作品都是在给我们答案,而陆帕的《狂人日记》,则是扔掉所有的成见和“标准答案”,带我们一起去探秘、梦游,对鲁迅进行一次漫长的精神拜访,重新审视那些罕有人去真正追究过的种种谜团。
10月1日、2日克里斯蒂安·陆帕导演戏剧作品《狂人日记》即将登陆江苏大剧院。在启蒙鲁迅思想的金陵古都,导演陆帕用剧场语言重构文学经典,以哲学思考与艺术表达的双颤,跨越时空同先生一起拷问人性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