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小课堂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
水墨丹青,绘就千里山河
2018年,伴随着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开播,越来越多的观众将视角投向了博物馆里的文物。而北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正是《国家宝藏》第一季推出的首件“国宝”,节目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时,万千观众排队到夜里十一点,只为一睹画卷中祖国的壮美山河。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在它们的背后更是有着具有强烈“生命”的文化传奇。
据统计,《千里江山图》上大概绘有50多座山峰、20余座山峦、20来座山岗和数十面坡、滩及大片水域,其间散落的建筑有399栋屋宇,25座亭台,塔、坛各1座,水上还有11座桥、96条船,画中的生灵是368个人、13头牲畜、2只鹤及3群飞鸟……(以上数据参照余辉先生的《百问千里》)在《国家宝藏》中国宝守护人介绍它是“宋朝版《航拍中国》”,可以说整卷画的任意一部分都可单独称为一幅绝佳的画作。
天才少年,铸就人间不朽
希孟所绘《千里江山图》,其经久未衰的魅力得益于北宋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学艺术。希孟绘《千里江山图》,所有的绘画材料都来自于北宋宫廷,御赐的高品质材料为画作诞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智慧凝结——在北宋的文化气象中,织绢、制笔、制墨等工艺均发展到了高峰,设色所用石青和石绿也是造价成本极高的矿物质颜料。当这些顶级工艺的成果汇集在十八岁少年画师的画案上,希孟以精妙技法,拓展了青绿设色新的可能性,将青绿山水绘画推向了极致发展的巅峰。
如此江山,如此少年,才有了这“900年来青绿山水画第一神品”。就算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画作中的山峦起伏、烟波浩渺。那么,现场“展卷”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
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演出将于12月10日、11日在哈尔滨大剧院隆重登场。《千里江山图》化身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用舞台重现大宋美学,连线千年静与动,为观众开启沉浸式“赏画”体验!
走进剧场的观众们在“展卷”后纷纷留下好评。“这是展览之后看过最好的千里江山!只此山,此水,此人,此画。只此青绿,只此永恒!”、“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舞台艺术感最强、画面最美、音乐最好听、历史文化感最厚重的舞剧。”、“如果没有这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文物工作者,如果没有他们与原作者远隔时空的心意相通,我们又何来机会看到这些历经岁月的国之重宝。他们是展卷人,更是护卷人。向文物工作者致敬。”、“看完才知道为什么叫舞蹈诗剧,真的仿佛在读诗,仿佛真的跟着展卷人回到了画作诞生的年代。”
舞绘《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