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演出动态PERFORMANCE INFORMATION

《狂人日记》南京站 | 吃人的筵席仍在,呐喊的回声不灭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

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狂人在所有“看客”们的注视下带着绝望的口吻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当隆隆巨响伴随着世界轰然倒塌的影像出现在幕布上,灯光暗下来,剧场安静下来,舞台上只有四个血红的大字“救救孩子”……

狂人的呐喊蕴含着深沉的苦痛和恐惧,那带着血渣的喊声一遍又一遍在耳边回荡着,像是一种预言,在质问我们,是否能像“狂人”一样,坚持自己的思想,去反抗那种人性的“吃人”?

话剧《狂人日记》在古都南京圆满完成了演出。尽管观众们仍然沉浸在最后一场的剧情中难以自拔,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把掌声送给所有的演员们。





走进陆帕的节奏 才会被他打动


4.5小时,无论对于演员和观众,都是一场心理和身体的考验。而陆帕的舞台时长总是“超长”的,时间在跟随着演出的节奏自由压抑、停顿、加速,慢节奏的舞台逐渐堆积出密集的呼喊,细微汇入观众心灵,形成更广袤、深刻、绵长的人性思考,似乎将舞台也文学化、文字化了。

趋向心理剖析般细腻的影像设计则驱动着、揭示着人物的心理世界,拉扯着心灵间隙,使演出生出一种宏大、悠扬的压抑之感。人物间的对话也一直在从容、缓慢且清晰的节奏中进行,而很多对话像是在窃窃私语。舞台上的多媒体的运用层层叠叠,将心理与现实交融,引导观众走进狂人的内心深处。

在陆帕营造的剧场空间里,没有疯子,没有歇斯底里的狂人,没有面目可憎的大哥,他所设计的人物,不再是我们印象中那些清晰完整的典型,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秘密,每个人都是复杂而矛盾的。那些最激烈的精神对抗和冲突,被陆帕刻意地隐藏在沉默中,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个困在自我与社会双重囚笼中,挣扎着的灵魂。





往事并不如烟 今夕更当何堪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鲁迅面对那个一百年前的中国,在沉沉绝望的压迫中,对未来表达深广的忧虑“救救孩子”是一种人与环境的对抗,一种不屑一顾的勇气和不会被磨灭的意志。鲁迅先生翘首以盼的是一个和平民主、平等自由、国人相亲相爱的和谐美好的社会,一个“人”不再吃人的世界。暴力革命中取得了民族胜利,混沌的国人却还未完全觉醒,残留的封建思想依旧在荼毒着人们的思想,人与人互相仇恨。鲁迅笔下细描当时人们真实而难堪的命运。他对苦痛过于敏感,他的愤怒来自对人性彻底的洞悉,以及对全人类的同情

当“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反复循环、轮回上演的时候,我们是否更应该细细咀嚼、感受和领悟鲁迅。鲁迅用他犀利的观察力把关于国家、时代、民众的思考诚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所反抗的从来不只是封建礼教。鲁迅虽已逝,但他笔下的国民依然活着。

作为波兰导演陆帕把“鲁迅宇宙”搬上舞台,真正呈现了世界级的“狂人”解读!而陆帕同时坚持“戏剧是当下的艺术,我们的戏关照的时间是普遍的,观众不应该只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绍兴。”因此,陆帕版的《狂人日记》精神内核在于对人性的剖析

在舞台的红框里,被囚禁的时空中,是一个个挣扎的夜晚,跟随“讲述者”的喃喃自语,进入鲁迅的文字宇宙,陆帕的剧场空间,感受那些沉默中的寒冷、恐惧、还有无数暗夜里的无望。


///
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
克里斯蒂安·陆帕导演作品
阿那亚戏剧节开幕大戏
第五届老舍戏剧节闭幕大戏
戏剧《狂人日记》
A MADMAN 'S 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