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美好,如花朵含苞待放。然而,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这样一群少年儿童,他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历史重任。他们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去看看烽火硝烟里的少年英雄。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创作于1942年秋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唱遍了全中国,并一直传唱至今。歌中小英雄“王二小”原型之一叫阎富华,是河北省平山县人。
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1930年生于山西武乡县白家庄,抗日战争后任本村儿童团长,积极为抗战工作。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假装自己是放驴割草的。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岁。
而今晚即将上演的《秘密在脚下》作为抗战题材儿童剧,可谓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教材。《秘密在脚下》是儿童艺术工作者秉承面向青少年讲好红色故事、宣传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而精心打造的一部向建党百年献礼的扛鼎之作。通过开展红色经典戏剧教育,在希望的沃土上,播撒红色的种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把红色经典故事用全新的艺术手段和视角细致地呈现出来,使其具有穿越时空的长久艺术力量,激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体悟红色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舞台艺术的新鲜感和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强力量、壮筋骨、长志气。”
在剧中饰演少年虎子的侯冰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古英雄出少年,虽然虎子这个名字听上去有点傻里傻气的,但其实他是蕴藏着自己的智慧和聪明的,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最终把非常重要的情报交给了交通站。“虎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勇敢、善良、正义,和小伙伴们很友爱的孩子。虽然他也会有胆小懦弱的一面,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是非常有小英雄的感觉的,我在饰演这一角色时就是把他扮演成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小男孩。”
此前,曾观看过该剧的观众们表示,这部剧对青少年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努力奋斗。”
本剧是一部宣传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的儿童励志剧。全剧通过曲折惊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虎子和杏花冒着生命危险,历尽艰辛,为抗日联军传送情报的故事。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优秀传统,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崇高精神。
大型原创儿童剧《秘密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