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演出动态PERFORMANCE INFORMATION

“狂人”特辑 | 看不懂没关系,官方亲自带你做功课


相较于电影而言,戏剧没有那么多预告片,又有着较多的版本,同样从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出发,《狂人日记》可以是鲁迅的样子,也可以是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的样子


熟读大量鲁迅作品的陆帕,带着无数的问题,像探索一个谜题一样,对待鲁迅和这部作品。伴随着很多一直都被忽视的问题,似乎早已被人们熟悉的鲁迅和《狂人日记》也重新变得陌生


在陆帕看来,鲁迅不希望读者是被动的,而是希望每个读者通过阅读他的作品,都能积极地启动自己的思想和分析能力。


如果说很多作品都是在给人们答案,那陆帕的这版《狂人日记》,则是扔掉所有的成见和“标准答案”,带观众一起去探秘,去梦游,去对鲁迅进行一次漫长的精神拜访,去重新审视那些罕有人去真正追究的谜团


从《酗酒者莫非》到《狂人日记》,陆帕最爱,也最擅长的,就是在舞台上布下重重谜题,让观众去猜若能破解,观众哪怕在观众席,也能成为剧中人,与舞台上的角色同频,那么这一次,陆帕又留下了哪些秘密?


1

红色图腾?



第一次看到《狂人日记》的舞美,你可能会有些熟悉——似曾相识的色调,还有与他过往作品如出一辙的“红线”。


话剧《伐木》中,陆帕曾在舞台两嵌入红色灯带,与乐池划出的红线连接成为一个让剧中人物跳出现实的内心空间。


陆帕使用象征“警告、禁止”的红色,不让其他角色靠近,却让剧中唯一有良知的人冲破红线发出“呐喊”


《酗酒者莫非》中,主屏幕中间又出现了陆帕标志的“红框”,以此分开了现实与幻想的世界。


陆帕用线界定的不仅仅是舞台的物理空间,更是作品中现实与精神游走的边缘。


在《狂人日记》中,陆帕的“红线图腾”再次出现,这一次意味着什么


2

讲述者?



小说《狂人日记》开篇这样写道,“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


我们也许看过很多遍《狂人日记》,可你是否想过这个故事中的讲述者是谁,他和狂人的关系如何?他为什么要将这本日记公之于众?


在陆帕的狂人日记中,剧目由讲述者开始。他和哥哥的年龄相仿,最先和哥哥成为朋友, 但后来和弟弟成为了至交。


他忧郁深沉,彬彬有礼,看上去好像是孤独的思想家。


他为什么对狂人的日记如此感兴趣,他深夜贸然拜访,究竟想要质问哥哥什么?





3

走错片场的现代元素?




《狂人日记》是细节满满的舞台,除了巨大的环形幕布、空灵的高台,最花心思的当属剧中的布景。那些年代感满满的古老家具,全都是剧组费尽心机在全国各地淘到的古董,床、桌椅、行李箱,一切都是如假包换的真家伙。


另外,导演在剧中也使用了一些看似格格不入的欧式家具

以及一些看上去更开放,更现代的服饰。


比如嫂子的红裙子。


比如哥哥和黑塞大夫的黑色西装


这大胆的着装和布景在剧中似乎格格不入,又有些怪异,但这并不是欧洲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如果你认为的明显错误发生一次,两次,到第三次的时候,那就是导演有意为之。


至于这样做的原因,或许看过的你,才能知道答案。


作为欧洲导演的陆帕,他眼中的《狂人日记》,不是困在书里、刻板印象里的文学作品,它更发散,更开放,有更多种解释



///


2021阿那亚戏剧节开幕大戏

第五届老舍戏剧节闭幕大戏

克里斯蒂安·陆帕 导演戏剧作品

中国故事三部曲之二

《狂人日记》

A Madman’s Diary


剧情简介

该剧改编自鲁迅先生于1918年创作的第一部短篇白话日记体同名小说,故事由讲述者开启,闻旧友生病,适归故乡,遂前去探望,却见其兄嫂未见其人。哥哥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其病状。细读方知,弟弟竟发现了狼子村的惊天秘密——"吃人”!日记所有言语错杂无伦次,虽满纸荒唐却尽显真相……


第一幕
第一次拜访 | 日记 | 风筝
第二幕
满月 | 笑声 | 狼子村 | 夜晚
第三幕
大夫 | 火车上的青年人 | 发烧 | 救救孩子
///

2022巡演·北京站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7月9日 13:00

7月9日  19:30

7月10日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