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演出动态PERFORMANCE INFORMATION

金榜题名时,一千年前的他们比你更兴奋


近日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这人生的第一场大考,注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现在,高考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已不再是一场改变命运的考试,只是对过往学习生涯的一次检验。


但是在古代,“金榜题名”是文人走进职场,保障稳定的生活收入,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出路


所以古人云,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而在唐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取士规模很小,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但无论如何,对于唐代的寒门学子来说,通过科举考试,就如同鲤鱼跃龙门一样值得庆贺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四十六岁考中进士后,不胜喜悦,挥毫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对比了往昔的困顿和如今的得意,诗人一吐胸中郁积多年的烦闷。寒窗苦读几十载,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


于是诗人在街道上跃马飞奔,一天之内就看遍了长安的盛世美景。此时长安城的街道,正是诗人梦想的康庄大道。



诗人白居易二十七岁登第,在留诗题名时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送别同伴后,更是情不自禁,吟诗一首。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虽是惜别,但全篇洋溢着一片欢快畅达的气氛,尽显金榜题名的喜悦。诗中作者更表达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故乡,将高中的喜讯分享给父老乡亲。



如果说金榜题名的平均年龄是50岁,那么年少成名的杜牧,可以说是相当幸运。


他23岁就写出《阿房宫赋》,26岁进士及第,又在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可谓双喜临门,他自己也踌躇满志,希望一展抱负。


《重登科》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何事重来只一人?”为什么金榜题名的总是我?不得不说,这可能是最早的凡尔赛文学


在唐宋时代,有“榜下择婿”的风气。尤其是宋代以后,官宦家族好招纳进士为婿,仕女喜与进士结缡,完成了婚姻由看重“门第”向看重“人才”的转变。


爱情与面包,在那个时代从来不是矛盾的存在。只要进士及第,在享受金榜题名的喜悦时,也会寻得佳偶良人,将终身大事提上日程,可谓喜上加喜。


韩愈有《送陆畅归江南》诗云:“举举江南子,名以能诗闻。一来取高第,官佐东宫军。迎妇丞相府,夸映秀士群。鸾鸣桂树间,欢者何缤纷。”这首诗说的是陆畅在进士及第后,迎娶了官僚董溪的女儿。


元稹考中进士后,求得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为妻,其后还演绎了一桩“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动人故事。


由此来看,金榜题名实在是促成了许多美满姻缘,扮演了“鹊桥”的角色



不管怎么说,”金榜题名“都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之事。


无论是在游山玩水间放松身心,还是学习新技能充实自己,在充满“仪式感”的各种庆祝活动中,伴随着百味杂陈的青春散场。


未来是一段全新的人生征途,接下来的路更要为自己而努力


《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是由驱动传媒出品的原创音乐朗诵节目,与传统朗诵不同的是,驱动传媒特别委约顾冠仁、叶小纲、莫凡、张丽达、陆在易等数十位当代知名作曲家,以诗词文句之结构为唐宋名作专门谱写新曲,首创了“一首诗词一段曲”的独特演出形式


二十年来,“唐宋名篇”曾先后在指挥家郑小瑛、余隆、谭利华等艺术家的指挥棒中大放异彩;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数十个国内顶尖乐团在“唐宋名篇”的舞台上留声,吸引了孙道临、方明、吕中、乔榛、凯丽、濮存昕、姚锡娟、迪里拜尔、肖雄等表演艺术家倾情献声,在诗乐相伴中,一次次引领观众走进唐宋文学的珍宝馆。


以最现代的方式 感悟最古典的菁华

《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


///